當一名骨科醫師,在專業上經常需要奉勸過胖的病人得減減體重,如此對骨骼和關節會好一點,尤其是年紀大的患者,成大醫院骨科部主任林啟禎教授說,理想是一回事,落實並不容易。
林啟禎教授表示,他自己曾經努力減重過,依據「少吃多動」的原則,5年前可以在半年內減掉12公斤,成效相當不錯,不過還是慢慢胖回去,因為很多人想要減重時都很努力,但是有了成效後,很容易就又鬆懈了。
林教授進一步說明,當把減重變成一種生活的習慣與態度,體重控制才有可能持續下去,以自身剛參加過醫院員工體重控制班體驗來談,態度可能是關鍵。
林教授指出,年紀大了,好像也沒吃什麼東西,但體重就是控制不下來,其實肥胖也是很多慢性疾病的危險因子,因此對過重病人而言,適度減重可以讓身體更健康,隨著年齡的增長,身體的新陳代謝速率會從高峰往下掉,吃同樣的東西,中老年人因想得多卻做得少,導致代謝得太少,就可能在身上堆出肥肉,同時代表了身體正在逐漸老化的趨勢與現象,身體機能自然也會走下坡。
做飲食的記錄也會有幫助,除了可以幫助計算攝取的熱量值外,也可以用來檢討有哪些食物應該剔除在食單之外,或是應該減少攝取量,或可以用什麼食物來取代。而在成年人的社會飲食應酬文化裡,如何建立策略運用的提醒與節制,更是重要的課題。
給病人運動的建議,他說,運動沒有絕對的好、壞差別,在醫師開給運動處方時,重點在於要能適合病人的體能,及能不能達成醫師設定病人所要達成的目標,像游泳是不錯的全身運動,但對於想藉此改善骨質疏鬆的病人就效果不大,在運動選擇上如果能再配合病人的個性去思考運動項目,才能讓病人願意、喜歡去運動,但切記不要只是當個一曝十寒的「假日運動員」,而且要避免運動傷害,最好還要有身體健康檢查的監測,才能確保安全。
運 動也要持之以恆,所以林啟禎主任建議,除了原本擅長的運動項目外,要培養第二運動專長,以便某種運動無法進行,如下雨天無法從事戶外運動時,還有另一種運 動可以維持,如;戶內可進行的游泳或羽毛球,而且,第二種運動專長在肌肉的使用上,可以避免因重複同一運動動作容易造成的運動傷害,也有助於提升運動的表 現。
林啟禎主任指出,想要減重以改善健康狀況,必須要有知識打底,透過對食物的了解,化成落實飲食控制的智慧,進而成為一種生活的態度與習慣,再配合運動,形成健康的生活形態,你將能獲得健康的人生,這是每個人應該要有的「一生的志業」。持之以恆,現在開始,永不嫌遲。
留言列表